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这些报纸的内容无一不是讽刺林宥伦这次遭遇收视滑铁卢,虽然每份报纸林宥伦都只拣着其中一两句话念出来,但每念一份,台下的记者就感觉被打了一记耳光。

报纸念完,台下记者都低着头,没有人还敢继续和林宥伦目光直视,这些报纸上的文章,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现场某些人的笔下,现在被林宥伦当众拿出来念,这并不是什么荣誉,而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我以前一直都认为,虽然香港媒体有时候做得确实很过分,但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还是有的,但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一部纪录片,居然被各位拿来去和那些综艺节目、电视剧比收视率,这得需要多么低下的专业素质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台下没有记者回答,而林宥伦的怒火才刚刚开始。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今天这场答谢会,我就是专门搞来骂人的。实在是因为有些同行的做法太过分,太肆无忌惮,太没有下限和侮辱公众的智商,所以我才不得不站出来说这番话。”

“你们中的很多人也许觉得,这件事是我小题大做,确实我以前也遇到过比这更大的媒体非议,但我从没有说像今天这样站出来表态,原因是以前那些争议,至少大家在报道的时候还有一点基本的事实依据,而这一次,连基本的事实都已经不顾了,这已经脱离了新闻报道尊重事实的原则,变成了对读者的一种毫不掩饰的欺骗!”

“今天我如果不站出来表态的话,以后就会有更无耻、更过分、更没有底限的新闻报道冒出来,今天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明天就有可能发生在别的人身上,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香港媒体界沦为一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场所?我真的觉得,香港媒体界的某些人真的应该要认真反省一下,不要用你们的无知和无耻,来拉低整个香港媒体的形象!”

林宥伦的突然“爆发”,让整个活动最后变成了对香港媒体的一次打脸,这时候到场的记者才明白,为什么今天现在唯独不见《明报》的记者,原来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的。

蔡阑和查传椆两人在随后的发言中,不得不花了更多的功夫来帮林宥伦圆场。

活动结束后,林宥伦一行人直接被媒体堵在了门口。

“林先生,你觉得《舌尖上的中国》未来的收视率可能达到多少?”前面被大骂了一通之后,记者们终于学聪明了,绝口不提提之前对《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讽刺的事情。

林宥伦虽然还冷着一张脸,但也没有再继续发火。

“在午间时段播出,能够做到这样的收视率我觉得已经不错了,当然大家如果真的对这部纪录片感兴趣,可以到香港科技馆放映厅去看,《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是亚洲第一部采用ix技术拍摄而成的作品,只有在ix规格的银幕上,才能得到最好的观影体验。”

“这部纪录片会在海外播出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吧。”蔡阑主动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38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向我们购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播映权,其中包括美国的n**c电视台、英国的****c以及ri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这部纪录片将会陆续在上述这些国家播出。”

“这部纪录片能够在海外引起足够的重视吗?”

“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回答问题的是查传椆,作为金镛的儿子,今天他难得媒体面前主动了一次,“作为纪录片的制作人之一,我对影片的质量是很有信心的,刚才林先生也提到了,这部影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拍摄技术,这已经保证了我们在技术层面的领先;而从内容方面,我相信大家看过这部纪录片都应该有明显的感觉,这并不是一部单纯介绍美食的纪录片,美食之外,我们更注重的是人文内涵的表达。当然外国观众可能感受不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而散居在海外的华人,如果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我相信一定会有非常独特的感受。”

——

英国伦敦,一家还没有到开业时间的酒吧,60多岁的华人老板独自坐在吧台前,对面橱柜里的电视机正在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

但看到片中陕北老汉拉着自家做的黄馍馍,骑一个半小时到县城里去卖的画面的时候,电视机前的华人老板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电视画面中蒸笼冒着腾腾热气的糜子面馒头,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幼时最常吃的就是这样的食物,如今离开故土已经40多年,隔着电视,他仿佛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味道。

加拿大温哥华,一个表情安详的老妇人靠在摇椅上,窗外正下着茫茫的大雪,她腿上盖着一条毯子,坐在壁炉边,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视画面。

纪录片中四代同堂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的场景,让老妇人想起了年幼时候家中的情形,时隔了半个多世纪,当年很多的人和事情她都已经记不清,却唯独念念不忘年糕的滋味,因为那是家人在一起团聚时候的味道。

美国芝加哥,一位三十来岁的华人餐馆主厨,正在厨房里切菜,当电视里出现一副让他无比熟悉亲切的画面时,他正在切菜的手不由得停了下来。

东北人做酱的画面,让他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双亲,当初带着妻女义无反顾地来到美国闯荡,到了这边才发现美国也不是天堂,闯荡这么多年,突然发现自己开始想家了。

类似的场景,在全球各地有华人聚居的地方不断地上演着,每一个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华人,都会被里面的内容掀起了潜藏于内心的、久远的记忆。

远离故土,总有些滋味是再也品尝不到,食物的味道,实际上也是一种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以记录片惯用的讲述角度展开,而是剑走偏锋,从乡情里找灵感,从故事中求共鸣,而不是单纯讲食物本身。而恰恰是这乡情,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正好触碰到了海外华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在华人世界里,故土乡情永远是最容易打动人的东西。

《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播出之后,立刻在华人世界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台湾开播之后,更是引发了一轮回大陆探亲的热chao。

本来大陆zhengfu找林宥伦拍这部纪录片,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来真实反应中国人的生存现状,扭转国际社会长久以来对中国的种种错误的认识,而《舌尖上的中国》也确实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在海外纪录片市场里,美食旅游类节目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舌尖上的中国》借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成功避开了政治因素的阻隔,毫无阻碍地到达了海外观众的面前。

而当很多人觉得这部纪录片就是拍给海外华人看的时候,其实片中很多细节上的内容却已经照顾到了西方观众的感受。

就比如说很多环保意识比较强西方观众在看到挖松茸的时候,就在想这样会不会破坏生态,而影片接下来就马上告诉观众,挖松茸的人会小心的把坑埋上不破坏菌丝的生长。当观众看到渔民捕捞那么多迁徙来的鱼而怀疑不会不会破坏生态链的时候,旁白就会解释,当地的渔民用的渔网都一定要多大规格的网眼,这样只会捞走大鱼而留下小鱼,防止物种灭绝。

如此种种,即便是挑剔的西方媒体,也很少能够从这部纪录片里找到可以批评的内容,而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各地华人街中餐馆的生意一下子变得火爆了起来。

在香港,《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二集开始,收视率一下子猛然上升,先是在午间时段冲突20%,放到第四集的时候最高收视率已经达到28%,第六集播出期间一度冲高到了32%,而最后一集结束时候,都还有近23%的收视率。

这样的收视表现,已经让很多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相形见绌。

香港媒体见风使舵的功夫早就已经炉火纯青,自从林宥伦当众“发飙”怒骂媒体之后,香港报纸上的风向一夜之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的收视率公布之后,一开始的质疑和嘲笑全都变成了肯定和赞扬,被林宥伦痛斥的那种无耻嘴脸,再一次被部分媒体淋漓尽致的演绎了出来。

当然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是没有人站出来对这部纪录片提出批评,有人就《舌尖上的中国》将从事着最艰苦、最危险、最廉价的农民与城市高档餐厅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太过和谐,现实中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纪录片的导演刻意避开了社会贫富差距这样的敏感问题,使得整部纪录片在立场上缺乏足够的客观。

当然这种质疑声并没有能掀起太多的波澜,更多都觉得,一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能够拍出这样的人文内涵已经很不错了,不必要再去苛求它去承载更多的现实问题。(未完待续。)

醉枕香江


页面连接:http://www.blackdragonsmcnc.com/read_0_epndm/mdkeomlm_2.html

读零零小说网 78中文网 豆豆小说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万书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