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谈到敦煌,永远逃不过一个人名。”

“王道士,王圆箓。”

李少杰说出了一个人名。

王倩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人名,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因为,无论是学历史,文学,艺术,  宗教,只要涉及到敦煌,都很难避开这个人名。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敦煌遗书在国内仅存两万件,大英博物馆有1.37万件,法国巴黎图书馆有6000件,  俄罗斯民族研究所有1.2万件,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有2000件。”

“霓虹,  灯塔,奥地利,瑞典,甚至偷国,都有敦煌文物的收藏。”

李少杰的话,让王倩心里一沉。

虽然也知道。

但当巨大到难以想象的数字摆在眼前时,巨大的损失还是令人震惊。

“第一次知道王圆箓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课本里,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所熟知,在课本中,余先生将王圆箓贬低成了民族罪人。”

李少杰缓缓说着。

但王倩,仿佛闻到了一丝不太一样的气息。

“不可否认,  王圆箓是有罪的。”

“生活于清末的王圆箓属实愚昧,从小漂泊到入清军,后出家当道士,来到莫高窟,  王道士觉得壁画过于媚态招摇,所以,  他重新粉刷,破坏了一些壁画。”

“但后来受戒为道士的王圆箓却足够虔诚,他觉得身为道门弟子,哪怕是在佛门宝地,也不能放弃信仰,修建道观,却因此毁了几尊佛像。”

李少杰的话,令人血压逐渐上升。

但了解那一段历史的王倩,却很能切身的体验到当时的感觉。

“他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里面有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各种佛教经文,历史文本,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近乎五万多件。”

“都说,他将巨量的敦煌文物,廉价卖给了英国所谓探险家,实为强盗的斯坦因。”

“但他其实并不贪财,四处奔波,省吃俭用,钱全部用在了修缮维护莫高窟上。”

李少杰缓缓摇了摇头。

但王倩可以看得出来,李少杰的眼睛非常的清明。

仿佛不带一切眼镜,以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么一个争议人物。

“他对这些文物具体的价值并不知情,但却可以知道这些东西绝非泛泛之物,信仰坚定的王道士自然知道经文对于宗教的意义,一时之下,他慌乱了。”

“但你知道么,他第一反应不是据为己有,更不是去敛财,而是想要收容保护。”

王倩静静的听着。

其实,这内里的很多事,王倩是了解过的。

毕竟,在采访之前,都是会对嘉宾进行系统了解的。

对于李少杰新作品的一些事情,以及一些背景的事,更是有所了解。

毕竟,这次访谈,主要还是因为李少杰的这个新作品。

“余先生所谓【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其实是无稽之谈,身为一个升斗小民的他,拿着两卷经文,步行了五十里,来到县城见县老爷。”

“谁知县老爷却说,这些不过是发黄的废纸。”

“不甘心的他,等到换了县令,再次拜见,但第二个县令仅仅是挑了几卷经文扬长而去,但王道士还是不死心,于是奔赴800里,见到道台廷栋,结果,这位道台大人,却嘲笑的说【这上面的字还不如我的书法好看】。”

李少杰摇了摇头。

表情微微有些愤懑。

但眼中的澄澈却依然充满理智。

“一次次的碰壁,却没让王道士退缩,甘肃学政叶昌炽识货,但也只是索要物品研究,并未对藏经洞进行有效保护,只是丢下一句【检点经卷,就此保存】。”

“对官老爷失望的王道士,甚至直接给老佛爷写信,但那时候的大清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根本没有在意这些事情,于是,敦煌这最为灿烂的文化,又继续被这一位平凡的王道士所看管。”

轻轻一叹。

在诉说王道士这一路艰辛不易中,李少杰说起了一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名字。

那所谓探险家的强盗!

“后来,英国犹太所谓的探险家斯坦因来了,在助手蒋师爷的带路下,手持当地官员开具的许可证,来到莫高窟,想看洞内经文。”

“王道士看到是洋人,断然拒绝。”

“但一个普通的道士,怎么敢反抗有当时官老爷引路的外国【探险家】呢?”

“这位强盗不死心,甚至编了一套唐僧西天取经,而他如今又从印度寻迹而来,搜集唐僧遗典的故事,骗过了王道士,于是得以看经文。”

哄骗,欺骗!

还有正规文件与手续。

这波简直飞龙骑脸。

或许,很多人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鬼话根本不会相信。

但这些话,对于一个有些愚昧,而且同样信奉宗教的小人物......

却很有说服力。

“最终,斯坦因想买经文,而王道士因为要清扫洞窟,修建道观,以及修缮维护藏经洞需要钱,于是极不情愿的妥协了。”

“后来,法国人,霓虹人,灯塔人......甚至有人暴力的粘走了壁画。”

“当敦煌文化扬名海外后,意识到了藏经洞价值的大清才真正慌了,拨银6000两责令将其运到京城,但这6000两,层层剥削后,到王道士手中只有香火钱的三百两。”

“而文物从敦煌运往京城的过程中,也因为层层剥削,文物被途径的官员贪墨,对仅存的文物,造成了再一次的流失......”

李少杰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势如此,王圆箓贫苦的一生,也只能凸显小人物在当时的无助与可怜。

“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犯下的罪,是无知,留下的功,是赤诚。”

“起码,在我看来,他比自私的张大千,比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余秋雨先生,要更像是一个无私的人。”

李少杰翻了个白眼。

对余先生学术上的成就,显然是佩服的。

但站着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首先是自己做到无暇。

反正,李少杰肯定是没法抛弃十几年的糟糠之妻。

“其实,我同意余秋雨先生所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古老的民族正在滴血】,更加同意他所说的,后来研究敦煌的学者,只得一次次屈辱的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交卷。”

“可一切抛弃掉当时社会背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的人,在我看来,的的确确,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少杰摇了摇头。

毕竟,人无完人。

在敦煌的血泪史面前,余先生愤怒也是应该的。

可在李少杰看来,真的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将错误推给一个人。

“我并不会觉得,我们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也不该如此草率将他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因为,想要赶紧找到一个目标发泄自己内心的狂怒,掩饰的都是自己的无能,懦弱,与卑微,简称就是无能狂怒。”

“你为什么不去恨清廷?为什么不去恨无能的官员,为什么不去恨贪婪的侵略者?”

“偏要拿一个小人物泄愤了是吧,是因为别的人你得罪不起,你只敢喷小人物?”

文物被掠夺,自然是无比痛心。

但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文物归国不是一个梦想!

七十年间,十五万余件文物陆续回国,无数人为之努力。

虽然,47个国家,200博物馆中,这164万文物,距离所有流失海外的一千万件文物数字很小,回归的这15万也是小数字。

虽然漫长,但随着时间发展,希望无穷!

毕竟,这始终是我们的。

而相比之下,在李少杰看来,暴力毁坏才是最不可饶恕的,比如某大千。

你画了,你爽了,但毁坏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复原。

除非发明个时间机器。

“我也愤怒,但我愤怒的是昏庸的清廷,愤怒的是无能的官员,愤怒的是那些强盗。”

“而王道士,我却只能感受到他当时心里的犹豫,道德的烹煮,乃至于求天不应求地不灵的无助。”

“他固然是民族文化的罪人。”

“但他同样也只是个无力改变什么的普通人,没必要将他钉在耻辱柱上,余公之言,在我看来是有失偏颇的,不过,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愤怒也是情理之中。”

人不是神,凡事也不是绝对。

李少杰并非是无意义的圣母。

也更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人。

只是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那种绝望感便扑面而来。

“那是可悲的年代,而非一人之罪,与其抨击王道士,不如抨击无能的清官,抨击贪婪的强盗,抨击那所谓以艺术之名,秉自私自利之心,明知价值,却剥离表画临摹底画,题字涂鸦,又将自己的涂鸦【毁尸灭迹】,进行了二次,三次毁坏的所谓艺术家张大千。”

“诚然,张大千在画画一路,起到了非常伟大的作用,但于敦煌的所作所为,却永远是其品德上最浓重的污点。”

李少杰摇了摇头。

还是那句话。

人不是神,凡事也不是绝对。

起码,于绘画一路,张大千足以称一声先生。

但若于敦煌所行之事,也确确实实值得诟病。

......

可如果说,画家的所为,尚且是存有争议。

那么,侵略者的可恨,就完全没有任何洗白的余地!!

该被钉入历史耻辱柱上的,是昏庸的清廷,是无能的官老爷,是那【经卷还没我书法好看】的自大者!!

更该被钉入历史耻辱柱上的,更是那些强盗!!

“文化的伤口,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我们自己人之间,也没必要内部争斗。”

李少杰微微一笑,眼神明显犀利了很多。

“我说这些,也不是要去抨击大千先生,或是否定余公,而是想表达一个道理。”

谷负/span“事情已然发生的情况下,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去做,去行,无能狂怒,没有丝毫用处,将错误归咎于一人,也没有任何的道理!!”


页面连接:http://www.blackdragonsmcnc.com/read_0_gkjgo/nknoggpg.html

读零零小说网 78中文网 豆豆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爬书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